close

    「絆」在中文裡面是一種束縛,阻礙,而在日文中也可以指一種切不斷的感情關係。放在本書的場合,用「絆」來論述伊斯蘭世界的演變與伊斯蘭國的出現,筆者以為不論中、日文,都有合適的地方。
    伊斯蘭世界中的糾葛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。在十九世紀後期的泛伊斯蘭主義興起後,伊斯蘭世界開始正視西方國家在工業化之後帶來的挑戰,可是面對挑戰該有何回應?這點困擾了第一代的泛伊斯蘭主義者如阿富汗尼,他主張薩拉非主義,希望土耳其的哈里發可以擔起責任團結穆斯林,但事實很快證明這只是個理想。
    不過在伊斯蘭知識界理出個新方向之前,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稍稍舒緩了這種困頓,以英法為首的中東殖民母國因為與土耳其敵對,開始釋出一些善意,以參戰作為交換,願意在戰後給予阿拉伯人民族獨立的機會,但這卻是再一次造成對伊斯蘭世界的傷害。
    由於石油的發現,伊斯蘭世界並沒有迅速從殖民地走向獨立。在母國的巧妙安排下,中東地區的複雜族群被作為利用的對象,用來攪亂自治後的伊斯蘭世界,特別是英國底下的伊拉克;而到二戰結束,以色列強硬的於巴勒斯坦復國,並發起如戴爾亞辛村之類的屠殺事件,這再次嚴重傷害了阿拉伯為首的伊斯蘭世界。
    冷戰時期的歐美列強繼續傷害伊斯蘭世界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阿富汗聖戰士。美國為了扳回越戰失去的面子,以強大火力武裝支持阿富汗的聖戰士,也造就了基地組織的出現。但是事過境遷,當戰事結束,伊斯蘭戰士馬上成為棄子。痛心於此,並感覺阿拉伯的酋長們對此居然無能為力,由賓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將怨氣直指美國,展開大規模的「小聖戰」。
    但是這種小聖戰卻與實際的伊斯蘭世界需求脫節,在中東地區因為長年的交戰,許多民眾根本喪失基本的生存必需,如水電,而這給新一代的泛伊斯蘭主義者巴格達迪有了新的想法—重建哈里發國,重新領導伊斯蘭世界,於是有了is組織的出現。伊斯蘭國與前面的恐怖份子不同,他們先專注於基礎,致力民生,配合大量販賣石油鞏固經濟,讓組織的優質形象開始深植於部分伊斯蘭世界,再加上網路的力量,吸引許多歐美的伊斯蘭孤鳥們一起投入「聖戰」。
    這是一種新型態戰爭的開端。本書原稿成於2014年,而時至今日的2016年,伊斯蘭國仍然是現在進行式,攻擊的範圍也逐漸擴大到非洲、孟加拉,超出作者預言「伊斯蘭國勢力鞏固前攻擊不出中東」的預測。到底這是伊斯蘭國已經出現分化即將敗亡?還是真的如同他們自己的宣傳正逐漸茁壯中?恐怕還是一個有待時間來寫的證明題。

書籍資訊
書名:這才是伊斯蘭國!:史上最強「暗黑經濟體」,用營銷策略顛覆全球秩序
作者:洛蕾塔.拿波里奧尼
出 版 社:究竟
出版日期:2015-06-30
ISBN:9789861372068

S__10764291.jpg

arrow
arrow

    ljnp07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