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上世紀義大利的歷史學家克羅奇(Benedetto Croce,1866-1952)曾提過,「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。」這句經典名言反映在上個世紀的中國史研究感覺特別明顯,因為當時「抵禦外侮」的時空氛圍,整個史觀中「求同」的味道相當濃厚,可以視為當時知識份子對於晚清以來地方主義盛行的一種反動。
    不過如果把求同視為一種「矯枉」,那麼接下來產生的國族主義論述就是一種「過正」了。為了建構國族,政治人物與學界一起配合,於是出現了許多今日被視為中國史常識的論述,例如中華民族的老祖宗是北京人、炎黃子孫、夏商周三代的道統等等,基本上是一種把中原當成文化擴散的核心,而周邊文化的重要性也因此遭到埋沒,中國變成了不會保存特殊文化的熔爐。
    百餘年後的今天,經過西方後現代思潮洗禮的史學界當然已經改弦易調,「多元共存」已經變成當代的主流論述,而先前熱血的國族主義此時則成了人人喊打的箭靶;特別是現在的台灣,當國族與黨國被劃上等號,黨國又與打壓視為同義詞,再加上新的「台灣主體」論述出現,舊有的中國國自然成了被炮打的熱點。
    利用「科學」來砲轟中國國族主義論述是本書出版多年,至今依然熱銷的主因之一,即使本書不是一本架構嚴謹的論著,而是多篇作者研究短文的集合作品。書中篇章雖然繁多,不過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共同點,首先是積極否定台灣民族與中國北方漢人血緣的相關性,而是與中國南方古越族有關;再來,中國南方古越族與中國北方民族無關。最後,為了說明自己的立論,作者在每個篇章使用了相當大量的專業名詞做資料堆積,而其中的結論就是,台灣人的血緣可能有85%與中國南部古越族相似,這些古越族的血緣與台灣原住民相似,所以台灣人可能有85%不是北方漢人,而與南方越族相近;而再比對一些台灣的家族血緣資料,或許可以進一步解釋為台灣有85%的人是有原住民血統的;為了強化以上論述,作者又再舉出了「米田堡」這種血型作為舉證,這種血型並不常見於北方漢人,而常見於南島民族。
    以上的論述其實需要十分謹慎地看待,而且很容易讓人產生台灣人有自己獨特的血型,異於中國,而作者在書中也毫不掩飾自己的這種政治傾向,但是綜觀全書,作者頂多只能證明台灣人血緣中較缺乏與中國北方漢人的關係。而事實上漢人為何?在當今中國的民族論述中,漢人其實已經成為一種泛稱,特別是清末以來的救亡圖存風潮,「漢人」的指稱已經擴大,是文化上的,而非血緣上的;如果依照本書中的論述,書中用盡各種方法的切割論述,還是難以切割台灣與中國南方越族間的關係,而南方越族在中國民族主義者眼中,仍然是廣義漢族的一部分。
    而且回到前面的論述,古越族、台灣人的關係,光靠血液研究仍然難以分割兩者之間的關係;而「米田堡血型」則是一種血液分類法,類似我們在講的a、b、ab型一般,就是一種分類法,目前並不被列入國際標準血型。為何無法被列入國際標準血型?受限於筆者學歷,目前尚無查出資料,不過或許與其認定複雜性高有關係。
    於是有意思的事情就逐漸浮現了,書中一直想強調台灣人血型的獨特,但又難以真正與中國做出完美的切割,於是只能盡量強調舊的北方漢人主體論述,認爲這是當代中國的一種壓迫象徵,而無視中國的巨大與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內涵。套句書末的推薦文,「國家認同不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,但也絕非建立在虛構的政治神話上」,在「敵人」已經被塑造定型的情況下,作者勇敢想去戳破的論述,恐怕只不過是唐吉軻德想單挑的巨大風車罷了。

書籍資訊
書名: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
作  者:林媽利
出 版 社:前衛出版
出版日期:2012-10
ISBN:978957801684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jnp07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